美國馬點解買少見少?01/09/2008
從近幾季馬匹入口所見,澳紐馬所佔比例愈來愈重,現役馬近七成來自兩地。
反觀從美國直接運港的自購新馬,已成為稀有品種,
現時在港服役的美國馬只得三十多駒,卻包括香港馬王「好爸爸」,可見美國馬並非不適應本地競賽環境,但為何數目卻愈來愈少?
九十年代期間,本地出現不少質優耐拚的美國自購新馬(PPG),
如「電子領域」、「電子麒麟」、「駿仕」、「綠野神駒」、「加州皇子」等佳駟,
牠們不但躋身高班,而且戰鬥力能夠維持一段長時間。至於現役三十多匹美國馬中,
年長一輩如「甜在心頭」、「能源之光」及「靚得精彩」上季均有不俗演出,上季馬王「好爸爸」則是○四年度美國拍賣馬。
由此可見,美國馬雖然數目甚少,但影響力絕對不低。
呂健威:泥地種唔窄]
不過,近年練馬師及馬主卻甚少引入美國馬,
至於廄內有「金大人」、「靚得精彩」、「陸豐福星」等幾匹美國馬的呂健威,道出近年愈來愈少引入此地馬的原因。他說:
「其實美國PPG不乏早熟之輩,只不過大部分都是泥地種,未盡適合香港賽事模式。
另外,與美國馬圈聯絡不足,又無相熟馬販,買馬也有一定困難。」
查近年服役的美國馬均來自香港國際馬匹拍賣會,若不是馬會於北美堅蘭拍賣會引入周歲馬,相信更少美國馬來港。
徐雨石:不乏早熟分子
另外,馬圈現時興起即食文化,而普遍認為美國馬較澳紐馬略為遲熟,故此入口馬匹來源地嚴重傾斜,
但訓練出「山東名將」及「馬必醒」兩匹美國PPG於新馬賽獲勝的徐雨石則有不同見解,他說:
「其實美國PPG較歐洲自購馬更易適應水土,容易接受香港的訓練方式,而且亦有早熟一族,也能夠盡快交出成績。」
事實上,美國馬質素不差,亦不乏早熟之輩,
但基於澳紐兩地與香港馬圈關係密切,或者只能靠馬會引入更多具質素的美國PPG吸引馬主,才能夠扭轉這個失衡的局面。
歷來在港服役的美國馬中,「好爸爸」成就最突出。